1. 建设目标
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建设资产设备管理平台,提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实现资产管理的一体化、流程化、标准化管控,实现专业管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及时掌握集团资产信息,为加强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深入挖掘资产潜在价值、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化支撑。
- 实现统一管控、标准化业务流程
- 全面加强基础管理,统一资产管理数据标准
- 梳理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报表、单据和文档,为业务流转提供标准化载体,为分析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 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提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
- 实现动态跟踪、及时掌握资产信息
- 以账卡物一致为目标,实现资产实物与财务信息联动,确保资产基础信息、使用信息和价值信息“三位一体”,提高账卡物一致性,与相关模块、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实现资产信息的动态跟踪和及时共享
- 实现专业分析、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 通过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生成各类管理报表
- 建立闲置资产信息库,共享集团闲置资产信息,为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提供有效途径
- 建立资产分析模型与评价指标,开展资产管理专业评价分析工作,促使资产管理向“科学分析”转变,为制定集团资产管理优化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 痛点及解决方案
- 缺乏集团级数据标准、流程规范,基础信息数据在各个板块、各个单位标准不一致。
- 构建集团级数据标准化体系,不仅仅包括编码标准化、类别标准化、资产名称标准化。
- 资产台账及资产跟踪缺乏系统支撑,各个板块/单位是独立的信息孤岛。
- 完善资产登记制度,按照要求填写(线上)相应的资产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核后,完成资产新增登记。(资产变更流程类似)
- 需要整套资产运营管理指标体系,用于监控资产运营状况,分析运营效率。
- 建立资产运营监控体系,搭建资产跟踪、资产布局、资产事务处理等多个监控平台。
- 资产处置流程未系统化,审批和单据流转依赖邮件、线下沟通,极易导致账实不一致。
- 建立基于资产事务处理的为基础的资产处置流程管理,实现处置流程系统化、标准化。
- 闲置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无法及时、快速地进行资产处置。
- 构建闲置资源信息发布平台,提高资产利旧率。
- 各项处置指标依赖于手工编辑,效率低、结果主观因素强。
- 完善与外部各系统的衔接,实现数据集成,资产处置指标系统化。
3. 系统架构
4. 功能介绍
4.1 资产台账
在工具栏中点击“新增”资产功能,系统默认将当前登录用户信息记录到资产信息中,在此补充资产详细内容,可上传资产图片及相关资料,以及关联资产备件情况,关联资产分类填写资产详细技术参数。
4.2 资产调拨
“资产调拨”功能能够完成资产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需要,该功能可以支持挂接工作流审批,同时可以与固定资产科目接口,不但完成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同时可以记录资产科目价值的变动。
4.3 资产借用
资产借用时必须说明资产借用原因、借用人、部门等信息,借用后系统自动生成未完成的资产归还单,待资产使用后进行归还。借用单可配置相关借用审批流程,如到期未归还系统将自动提示借用资产未归还信息。
4.4 资产归还
通过资产归还可将资产归还到原负责人或原位置,多个借用资产可合并后集中归还,在选择借用资产时系统自动带入借用相关信息,无需手动补充借用信息。归还人相关信息根据登录人信息自动填充到归还单内。
4.5 资产盘点
从资产购入企业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4.6 资产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中的有形磨损,并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修复继续使用;由于技术改进的无形磨损,必须以新的、更先进的固定资产替换等原因造成的对原有固定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
系统内对资产报废批准后资产状态变更为报废状态,其它模块将不能使用,在资产信息管理模块可查询。
4.7 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固定资产由于出售、转让等原因并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
系统内对资产处置批准后资产状态变更为报废状态,其它模块将不能使用,在资产信息管理模块可查询。
4.8 资产价值管理
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大修或技术改造等事件,可发起资产价值重估操作,对现有旧资产重新估值和基础参数的调整。
在对资产重估后,根据重估数额和相关折旧信息更新资产卡片的实物信息。并将旧数据记录在资产历史档案内存档。
4.9 资产基础信息变更
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固定资产基础信息进行修改,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序列号等不影响资产价值的信息变更。
4.10 系统接口
资产的新增、调拨、报废等过程中实现业务、财务联动。